作者:王秀貞
認識陶藝家李宗儒有20多年了,當時畢業於協和工商美工科陶藝組的他,才剛踏出校門不久,有一些作品放在我的藝品店裡寄賣,那時他的作品多半是模仿日本名家的作品,模仿的功夫很了得,有很多很棒的作品,看得出他的潛力無窮。(圖1、2)
那時候的李宗儒,給我的印象是擁有一個不安的靈魂,個性桀傲不遜,像隻刺蝟。記得有一次,他的兩位同學來我的店裡參觀他的作品,我和其中一位較熟悉的同學談論著並稱讚他的作品,但另一位同學可能沒聽懂,跑去他的面前斷章取義的說我們背後批評他的作品,他立刻怒氣匆匆的打電話來,說我既然不滿意他的作品,他要拿回去。我很生氣的把他同學罵了一頓,真是的!要傳話也傳好一點。不過經過這件事以後,我們反而成為好朋友。
我理解到他的不安,來自他對自己作品的不滿意和感覺自己的不足,他努力不懈,不停的創新,卻始終還是對自己不滿意,有很多次甚至想放棄作陶。他很勇於創作新的作品,每次做出來的作品都跟上次的風格截然不同。不像有些作者永遠都只是在copy自己的作品,一隻茶杯、一個茶碗就可以賣很多年。可是他不停的改變形式,卻讓自己陷入更苦的狀態,因為每次不同的創作,對於銷售卻沒有幫助,經常賺來的錢,都不夠付他的燒窯費。但他還是堅持著往前走。那時候真的很替他擔心呢!
還好漸漸的很多人都看到了他的努力,展覽的邀約越來越多,而他也繼續嘗試著不同風格的創作,幾乎甚麼形式的陶器他都做過。人家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確實!多年前,宜蘭「掌上明珠」的老闆,在籌備掌上明珠的期間,想要找一位陶藝家,希望他的作品看起來像是好幾位不同作者的作品。哇!這指的不就是李宗儒嗎?而且李宗儒正好也住在宜蘭ㄟ!
據說在合作初期,掌上明珠的老闆和李宗儒溝通,他們需要的餐具和茶器的形式時,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李宗儒竟然回他們說,請他們去鶯歌定做就好。後來掌上明珠的老闆,乾脆放手隨他去創作,只是告訴他用途。結果效果意外的好。如今掌上明珠已是一家遠近馳名的懷石料理餐廳和以茶會友的好去處;前年更在旁邊蓋了一棟美術館,對美的執著和對藝術家的敬重,造就了與眾不同的掌上明珠。而李宗儒的餐具和茶器更提升了掌上明珠的格調。掌上明珠的老闆經商成功後,希望回宜蘭榮耀自己的故鄉,又遇到同是宜蘭人的陶藝家李宗儒來共襄盛舉,真是太好了。(圖3-7)
另一方面,從2004年開始,經過四年的沉澱,李宗儒選擇了在泥土中加入稻草作為創作的媒材,在不斷的實驗與失敗之後,終於在2010年發表了名為「稻草泥枝」的系列作品,隨後很幸運的獲得了好幾個國際的獎項(註)。總算努力有成,真的很替他高興。(圖8、9、10)
大家一定很好奇,得了很多獎之後的李宗儒,還會有甚麼樣的突破?
現在就來去他位於宜蘭的工作室一窺究竟,在巷弄裡的小院子矗立著兩棵三層樓高的落羽松,進入室內,映入眼簾的多是早期台灣的民藝品家具和吊燈,而桌上和櫃子裡,五顏六色的杯碗與瓶罐,讓沉穩的家具注入了輕鬆活潑的元素。剛開始,對我這看慣樸拙的各類陶藝品的眼光和保守的心態,是有些難以接受的,但是不得不佩服他那顛覆傳統的勇氣。想像一下色彩繽紛的天目碗,這看在喜歡花幾十萬元買一個傳統形式的天目碗回家的人,簡直是不可饒恕的做法。可是再多看幾眼,習慣就好。反而覺得很適合年輕人和現代空間,價錢也平實,我喜歡。實在是太有創意了!(圖11、12、13)
經過爐火不停的淬煉,李宗儒才40幾歲卻已滿頭白髮,但臉上的線條變得柔和而有自信,講話也變得幽默風趣,當然還是很有個性。人家說認真的女人最美麗!也就是說努力的男人最帥氣!
註:
李宗儒的國際獲獎紀錄
.2001 瑞士卡魯日國際陶藝競賽 入選
.2002 日本趣味陶雕展 入選
.2004 第五回日本益子陶藝展 審查員特別獎
.2011 韓國京畿道世界陶藝雙年展 特別獎
.2012 西班牙亞拉岡當代國際陶藝展 入選
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 銀獎
澳洲黃金海岸國際陶藝展 入選